芯片,是大部分人生活中「最熟悉的陌生人」

芯片是电气化时代的根基,上至 iPhone 运行王者荣耀、下至可达鸭跟着音乐跳广场舞,皆是由其内部小小的一片芯片驱动。

尽管两者制程工艺、复杂程度的差异,比霸王龙和扬子鳄的区别还大,但其工作原理却大差不差——两者都是小型化的集成电路,通过晶体管的 1、0 变化来表示数据,只是在集成程度上有「亿」点差异。

过去一提起芯片,大部分人想起的大多都是英特尔酷睿 CPU、苹果 A 系列等采用 10nm、5nm 先进制程的高端芯片。

因为在数码新品发布会上,性能强劲的芯片总是绝对的主角,芯片换代产生时的性能提升百分比,是最能调动观众肾上腺素的利器,提升越大,收获的欢呼声也就越大。

而像电源管理芯片、键盘输入检测芯片等一些与直接计算性能相关的「小芯片」,往往得不到消费者们更多的关注,似乎它们的存在与否都不会对消费者们的购买决策造成影响,长期以来,消费者只会为了芯片性能买单。

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缺芯潮改变了游戏的规则,这一次,「小芯片」成了大主角。

就像停水后人们才会发现自来水来之不易那样,直到缺芯潮来袭,人们才意识到自己的生活其实一直被无数块小芯片所左右,牵一发便会动全身。

从 2020 年开始,芯片行业遭遇了中美贸易战、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、局部地区的地缘冲突以及自然灾害等多重「黑天鹅事件」,稳定多年的产业链平衡一下被打破,产业上下游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,这些波动随之又像多米诺骨牌一般扩散至全球。

近两年如果你有购车或者是购置手机、电脑等数码产品的话应该会注意到,「预售」「缺货」「延迟交付」等阻扰你花钱的糟心事变得越来越多了。

以笔记本电脑品类为例,过去我们总会等待笔记本厂商能在双 11、618 等购物节上放出大折扣,以一个绝对实惠的价格入手;而如今,如果一些热门机型在首发时你没能抢到,留给你的只有漫长的补货等待,这时候还想要折扣?没有遇上加价已经很不错了。

这其中除了因为人们对笔记本电脑的需求有所增长,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芯片的供应不足导致产品货量持续吃紧。

去年作为 PC 行业头部供应商的惠普和戴尔都曾发出警告,称计算机元器件芯片的短缺导致难以满足市场旺盛的需求。

出乎人们意料的是,绊倒这些巨头的不是英特尔和 AMD 生产的高端处理器,而是「不起眼」的 Wi-Fi 连接芯片、电源管理芯片等基础芯片。

和动辄采用 7nm 先进制程工艺的处理器相比,这些采用成熟制程(28nm 及以上)的基础芯片要廉价得多,正常情况下它们本应是厂商们最不需要操心的地方。

从 2020 年到现在,持续 2 年的缺芯事件已逐渐演变成了一个结构性的难题,芯片行业的高投入、长产出特性注定了「芯片荒」在短时间内不会有「特效药」,只能留给市场更多时间来调整。

半导体行业至今已经历了许多繁荣和萧条的周期,只是突如其来的疫情需求加速了周期的循环,引发了一次突然的繁荣,科技行业和汽车行业的命运也因此被改写。

只是这个半导体繁荣期还会持续多久,被按下暂停键的各行各业还有多久才能恢复增长的活力,还没有人能为如此宏大的论题打包票。一切,只能寄望于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。